社會創新與公共政策?

社會創新與公共政策?

細閱只需 7 分鐘

我在疫情期間幸運的拿到了獎學金,飛到了 #新加坡國立大學 #NUS 的 #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 #LKYSPP ,修讀 #公共行政 碩士班。

Vision and Purpose 的重要

The framework for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 Source: Emerson and Nabatchi (2012)

我深信,除了從上以下的模式外,關鍵在於掌握在地脈搏,了解大眾的想法,讓願景建基於多元的想像,再找共同目標,繼而各界百花齊放,向同一方向邁進。

以未來為導向的思考模式(Futures Thinking)

創新與實驗的精神 (Innovation and Experimentation)

Photo by Markus Winkler on Unsplash

創新便需打開耳朵,聆聽和接納地上不同持分者的意見,去反思如何更有效實行政策目標,並且吸納那些已在實驗的點子或思維。複雜的社會議題與層出不窮的科技都需要社會各界與時並進去回應,惟不斷創新與實驗,從失敗中學習,才能找新的可能性。

社會創新離不開政策倡議

在香港這個獨特的處境,公民社會持續的參與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地不斷創新時,如何有效地倡導,並與政府不同部門協作是關鍵。創新與體制革新好像距離好遠,但如果我們全部人都只着重「自己有自己做」,缺乏縱向及長遠視野,與政策/體制接軌的想像,那很難會有很大系統性的轉變。

Photo by "My Life Through A Lens" on Unsplash
By 石嘉俊 (Marco)

Marco 現於社會創新國際機構 Social Innovation Exchange (SIX) 負責能力提升及市場策略的工作,目標建立跨界別人士與不同機構在推動社會創新的技巧與能力。 他亦為SIX在亞洲區的代表。 Marco擁有豐富的國際和本地社會創新經驗,一直致力推動跨界別的合作。他曾於歐洲領導數個歐盟社會創新項目的傳訊及社群創建的工作,包括:Social Innovation Community (SIC), SIKE, SCALINGS等等。  亞洲方面則伙拍 5% Design Action 推動跨城市、參與式的社會設計。此前,他亦是香港本地推動社會創新創業計劃Good Seed的項目經理。 除此以外,Marco亦是社企Beyond Vision Projects (BVP)的共同創辦團隊成員,希望建立共融環境讓視障人士接觸文化和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