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創企業者或都遇過「這方法可行嗎?」、「我們不慣這樣做」、「這不合公司規矩」等質疑吧?由辛蔚嫺(Julia)創辦的「糖不甩」,因關注華人忌諱的青少年性議題,所受的阻力與挑戰亦倍增。
但初創精神貴乎顛覆與創新,Julia與成員Kitty無懼閒言,積極透過專業研究與網絡平台,平等地回應年輕人的性疑惑,開放地跟師長反思性教育的可能,開拓業內多元想像,藉着實際行動而非口號,以生命影響生命。
以網絡語言跟年輕人對話
跟Julia與Kitty會面之前,聽聞糖不甩成立五年,擅用社交媒體與年輕人互動,就先沿官方網站認識一番。點擊網站,雖見版面只採用純白、粉紅與粉綠色調作簡約設計,但細看內容絕不馬虎。〈關於我們〉欄目,清楚以圖表標明,項目由大學生發起,現獲各大學教授、中學老師、社工、性治療師和醫生支持,並獲Social Entrepreneurship for Sexual Health(SESH)與香港家庭指導會提供顧問服務,結合「青少年主導」、「全面性教育.正視性健康」及「以實證及研究作基礎」三大重點,給予對象貼心支援。
〈網誌〉部分,又劃分成「關於身體的」、「關於女生的/男生的」、「關於法律的」、「關於溝通的」及「醫學知識」等細項,讓人按圖索驥找資訊。更重要的是內容無懼敏感,日常如在公共交通工具上遭遇或目擊性罪案的處理;文化如解構藝術裸照或情色電影,剖析何謂猥褻何謂文藝;實用如避孕方法的原理與謬誤;或前衛如怎樣以舔陰助女性獲取高潮等,均有涉獵,資料實用。
Kitty補充:「除了官方表述,網站還設有聊天室供年輕人自由發問love & sex的疑惑,並由駐場性治療師與受過培訓的義工解惑。此外,如想避開群體討論的尷尬,他們亦可透過WhatsApp 與我們單對單對話,針對性解決個人疑難,保障私隱。」
無知引發恐懼與禁忌
這一切,讓年輕人不必依靠潮流雜誌、網頁雜訊或朋友間的道聽途說,接收未經查證而且混亂的性資訊,從而回歸「性不污穢,不應畏懼,不該異化」的正軌。何出此言?皆因華人社會受傳統禮教與倫理道德規範,總將生而有之的性原慾視作難以啟齒的禁忌。
1997年,教育局曾編訂《學校性教育指引》,建議院校沿「人的成長」、「健康與行為」、「人際關係」、「婚姻與家庭」及「社會與文化」五大範疇引導學生認識性議題,奈何指引欠約束力,沒規定獨立成科,至今未曾修訂過;學校怕辦學團體或家長異議,要不避重就輕,將性知識融入生物、科學、通識或宗教科目,要不假手衛生署或民間團體協助;更有師長出於個人立場,拒絕學生求助。以上種種均使青少年無法獲取全面的性知識,更衍生誤解及被排拒的心態,出事也不敢向身邊人求助,造成難以挽回的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