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起,我們以協作模式,聯同四間合作夥伴,包括CareER、協康會、香港耀能協會及聖雅各福群會,開展為期三年「賽馬會共融.知行計劃」,從加深了解到進一步用行動實踐,重新定義殘疾人士及工作類型,跳出傳統工種框框,讓殘疾人士有更多合適機會,多角度肯定他們的能力以及對社會所作出的貢獻。
過去,我們除了馬不停蹄地進行不同的公眾活動,愈發覺得我們常被固有思想定型,我們認識了盲人攝影師、聽障舞者、患自閉症的社工等等,究竟是甚麼限制了殘疾朋友的可能性?是他們的特質,還是大眾固有想像?最近,花了不少心力完成就香港的社會共融及共融就業狀況進行診斷研究 (Diagnostic Study)終於完成! 我們與不同持份者共進行了53場訪談及11場聚焦小組,同時透過網上調查收集了2,715位18歲或以上香港居民的回應,藉此檢視現時促進共融就業的公共政策、法例及服務概況,為計劃所建構的協作平台及即將開展的活動提供知識基礎。團隊根據所收集到的資料,識別香港在共融就業方面面對的挑戰;藉此檢視香港殘疾人士於就業方面的支援及實際所需,並從五個範疇,包括:
- 公共政策;
- 殘疾人士教育;
- 就業與培訓;
- 殘疾人士就業動機;及
- 商界誘因分析及提出一系列建議。
重點包括:
- 從幼稚園開始向學生灌輸社會共融的概念和意義,包括對殘疾人士的認知
- 探討多元化教育的可行性
- 考慮更改對殘疾人士和特殊學習需要人士的中文稱呼
- 向大眾灌輸各類殘疾的知識
- 發揮社會想像力,為殘疾人士開拓更多就業機會
- 促進對共融就業的定義及含意的理解
- 推廣共融就業,例如讓企業了解《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包含了與共融就業相關的內容
- 進行策略性推廣,例如舉辦僱主分享會及特定行業的招聘會
- 加強相關機構及部門之間的協調
- 參考其他國家在推廣共融就業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