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開發的獨立裝置結合相機模組及人工智能技術,會實時分析路面情況,指示視障人士步行的方向和步距。功能類同智能手機的地圖導航,但更為貼心。「一條路線,不是每條路線轉彎位都是90度直角,所以我們用一個新方法,就是時鐘的方向,例如十點鐘方向,行多少步,這樣更準確。」裝置需連結手機應用程式,視障人士只需提前設定目的地,就能起程探索新的路向。
貼心設計背後,其實是多番改良和調整。一開始設計時,Dennis及Paul計劃將裝置安裝在導盲犬及手杖上,但收集多個用家試用意見後,發現裝置難以固定在導盲犬身上,亦會加重手杖重量,影響視障人士以手杖接觸外界的觸感。於是,他們決定改良成獨立裝置,視障人士只需將裝置掛在身上,或夾在衣領或口袋上,便能使用。而裝置只有一個按鍵,方便視障人士分辨前後左右。「和視障人士聊天,了解產品的設計、形狀,按鈕應放在哪裡,(按鈕)可以多大,甚至多少粒按鍵等,從而慢慢了解用戶理想中產品是怎樣。」
Dennis及Paul稱,曾安排視障人士測試裝置,由金鐘添馬艦公園步行至中環碼頭,結果全部人都成功抵達終點,即使有人中途行錯路,裝置亦能自動指引正確路徑,沒有愈行愈遠。「起初以為他們學習新事物時,需要花很長時間,或者很不適應。但最後發現,大部分視障人士均表示,產品其實蠻容易使用,可以很快掌握到新的科技。」他們認為裝置的準繩度達七、八成,但現階段只適宜輕度至中度視障人士使用,待研究更成熟,才會推出全盲人士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