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身接觸驅使研精神分裂症 與病人種花教耍詠春

親身接觸驅使研精神分裂症 與病人種花教耍詠春

細閱只需 4 分鐘

細談之下,原來鍾民祥(Man)教授是中途轉投創傷後遺症(PTSD)研究的。「我第一個PhD其實是研究精神分裂症。」他娓娓道出自己由香港前往加拿大、英國讀書,及後取得英國穩定教席之後,卻因為一名伊拉克學生的啟發,而跑到阿聯酋教書的歷險旅程。

跟心理學結緣,是始於一門「心理學入門」學科。「那時候爸爸媽媽想我讀經濟,有助將來搵食。我大學第一年都好聽話,因為什麼科目都可以選讀,於是既選經濟學,又選心理學。」他很快確認自己不喜歡經濟或商業,但讀完心理學入門就覺得非常「interesting」。於是不顧父母反對,跟隨自己的熱情攻讀上去。

「喜歡跟他們聊天」

本來打算畢業後回港,最後卻因老師的提議,改變主意由加拿大轉往英國雪菲爾大學(University of Sheffield)攻讀心理學博士,研究精神分裂症。「其中原因是受我加拿大室友的啟發,他有這個病,經常出現幻覺和錯誤認知。但我很喜歡跟他聊天。」

「有一次他(室友)走過來叫我去電視機面前,嚷着要我看電視。那是英國議會在辯論的畫面。他告訴我,那些議員在談論他自己。」顯然有點不對勁,但Man沒有感到害怕,反而覺得有趣,「好想知為什麼他們會有這個belief system。」他因此走到精神病院做義工,跟院友聊天種花,又跟一名病人同住了一年,進一步認識這個群體。「有人以為自己是美國總統;有人以為自己是聖母瑪利亞。」

他強調,這些病人大多數是平和的。不過某次他獨自留在醫院,一名病人找上門,跟Man說:「我想打你。」不知從那裡來的勇氣,Man未有驚慌,反而邀請他入房,問對方「想如何揍他」。

Man拿起一本電話簿,教對方手起擊落,反而令對方手足無措。「結果變了是我教他幾招詠春,成功將他的aggression channel為martial arts 。」大部分人可能會嚇得掉頭走,Man卻對之充滿好奇。

由英國移居阿聯酋

在英國首兩年,PhD讀了一半,Man一邊埋頭研究精神分裂症,一邊開始在英國找工作,為定居當地鋪路。他很快獲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招聘為研究助理,並開始接觸PTSD病人。後來他轉到伯明翰大學(University of Birmingham)及普利茅斯大學(Plymouth University)等教書,PTSD成為他的重點研究議題。

正當他已經在英國取得穩定教職,「除非犯法,才有可能被革職。」他卻開始不安於份。「那時候我有一個伊拉克PhD學生。跟他聊天後,我才認識到自己對回教和回教徒一無所知。」他對對方的文化、習俗、信仰等十分好奇,為他後來選擇到阿聯酋教書埋下伏線。

鍾教授在阿聯酋樹影婆娑的校園內指導當地學生,學生拍下這一幕再傳送給他。(圖:鍾教授提供)
By 中大社創志 Cubic Zine

中大社創志 Cubic Zine 由香港中文大學研究及知識轉移服務處(ORKTS)所策劃,致力推動「學人搞社創」。我們推動教授及學生團隊走入社區,將跨學科研究成果,轉化為社創行動,創造最大社會效益。自2019年,我們以電郵定期發布 Cubic Zine,推介來自學術界的人物專訪、社創故事、國際社創案例、相關新趨勢和活動。歡迎免費訂閱,定期「開卷有益」,以及參與我們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