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過來,他們都遇到很多人關心可以如何賺錢,但Sammy坦言他們一直都沒有想到錢的問題。「暫時希望可以多些用家儲到資料,明白他們需要的是甚麼,然後再嘗試應用到PDF或是進一步開發支援多國語文,及加入字符識別系統,讓讀者把印刷品的文字轉化成最適合自己閱讀需要的字體及排版。」雖然過程中他們與設計師有不少磨合,但他們明白到實際需要和應用之間是有分別,需要學習妥協,找到一個平衡。「現在開始見到曙光,可以準備正式發佈,亦找到學校做免費試行。」
由最初一份畢業習作變身成為一個企劃到成立公司,除了要解決技術問題,當中有不少法律條文需要注意和尋求協助。完全沒有從商經驗的Sammy和阿熹,他們對於要怎樣把想法變得落地都是在好薈社中一步一步學習過來的。「有很多導師教我們,他們亦訓練我們用一句說話介紹我們的企劃— 提升所有人的閱讀體驗。」簡單來說,就是結合設計和科技,讓人用最直接的方法去設定個人愉快及舒適的閱讀經驗。說白了,這是一個對倒模環境的抗議。為甚麼所有人都要用一張紙同一個字體同一款字型才叫公平? Sammy和阿熹心目中最美好的想像就是人人都可以根據自己喜好設計閱讀的版面。「現在學校給特別需要的同學多些時間又或是找老師在他們旁邊把文章從頭讀一次也不是治本的處理。」他們希望最終可以讓同學有更多自主性,亦同時減低標籤和無助感,只是不同的閱讀需要而不一定是能力更差。
「我是過來人,我不想有讀寫困難的小朋友標籤了自己,覺得自己做不到。因為我自己閱讀過程不舒暢所以我可以設計得更好,同樣地,我希望大家可以面對困難時勇於尋找解決方法,我就用設計衝破了自己。」Sammy說道。而本身不太喜歡閱讀的阿熹就指,他從前覺得白色底色太刺眼對比太大,所以現在都會喜歡調到偏黃的底色。「大家真的是對文字抗拒還是閱讀的版面不合適?以前我不喜歡閱讀,但現在我發覺閱讀真的很重要,可以吸收不同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