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取惜用

識取惜用

細閱只需 4 分鐘

2020年,一個全世界皆曉的新名字登場 - 新型冠狀病毒,作為香港人,特別感到懼怕,一幕幕17年前沙士景象立時浮現眼前。疫症肆虐,我們除了關注衛生防控和每日疫情發展外,專家積極研究新病毒與沙士的關係。世衛指出,新型冠狀病毒最可能的來源是蝙蝠,而這種病毒可能是由另一個中介宿主(家畜或野生動物)傳播給人類。雖然真正的天然宿主是誰至今仍撲朔迷離,但可以肯定的是病毒活在動物和人類之間,這種人畜共患的傳染病看來不是百年一遇,2003年的沙士病毒是從果子狸傳播給人類,以至2012年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 病毒主要都是由受感染的駱駝傳給人類。

隨着人類活動對大自然和野生動植物棲息地的破壞,不少人擔憂未來出現更多由自然界所引起的疾病,不斷退化的棲息地也加劇和加快了疾病傳播。人類,站在大自然又是如何渺小和如何無力。究竟是自然威脅著人類發展,還是人類活動過份脅逼自然而使之反噬我們?

事實上,自然與人類唇齒相依,密不可分,本應和諧地共榮共生,正如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的 Doreen Robinson 所言:「人與自然是一個相互聯系的系統,大自然提供了食物、藥物、水、清潔的空氣以及很多其他使人們得以豐盛發展的資源和益處。」和所有系統一樣,我們需要了解其運作原理,以免使一些地方失衡地發展,最後只有人類和我們的下一代承受那些不能逆轉的結果。一場尚未完結的大流行,猶如對人類的最後警號,從衛星圖片,工廠停工使中國的空氣變得異常清新;沒有遊客的威尼斯,河水卻重現了久違的清澈。我們恍然大悟,人類活動從來是寸步不讓,久久也不讓地球喘息。

從環境角度看,解決生態系統和野生動植物面對多重且起相互影響作用的威脅對於防止人畜共患的傳染病發生至關重要,一些耳熟能詳的措施,包括保護棲息地、遏止非法貿易、減少污染以及減緩氣候變化,為何我們還要疑而不定地進行?

我們且走且看地與這場疫症打耐力持久戰,在這個漫長過程中,我們想脫下口罩,吸一口充滿草青的空氣;我們害怕不夠米糧,多了人關注本土生產;我們關注健康,希望從健康飲食增強免疫力。回頭一看,大自然原是給了我們一切。朋友最近傳來令人感嘆的幽默 - 「一直以來,人類把動物關進籠子。今年春節,動物成功地把十幾億人關在家裡。」

這場病毒戰,孰贏孰輸,無人知曉。以目前看來,人類死傷枕藉是既定事實,及早懷著一顆寬心,看待和尊重大自然,是我們人類自詡為高等動物必須同心協力做的事情。


By 周韻芝 (Joyce)

周韻芝現為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高級項目經理,負責「滙創永續」計劃,藉此擴闊香港社會企業的生態發展,集思廣益,收集由年輕專業人士和退休人士組成的跨代「永續先鋒」的想法和行動,為香港社會應付永續挑戰作好準備。 周女士積極參與多項與可持續發展有關的研究及規劃顧問工作。她在組織社區參與活動、舉辦工作坊,及為非政府組織、私人發展商和政府部門提供培訓活動等方面,均有豐富的經驗。她主要研究環境管理、城市發展、可持續發展和運輸規劃。自2008年起,她獲選為英國皇家規劃學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