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長居校巴 早悉世情
話說回來,位於加勒比海的海地長期處於極端貧窮及政治動盪,曾被口沒遮攔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形容為「屎坑國家」,但為何反而會成為法默這名土生土長美國白人的第二故鄉?他甚至能夠說一口流利的當地語言克里奧爾語(Creole)!
其實他早在大學時期開始關注美國海地移民的苦況,這股流在血液裏的人文關懷大概有賴於其不一樣的成長環境。因為有個性情自由奔放的父親,他大部分童年都在一輛經改裝為住屋的校巴上度過,父親經常帶着一家人穿州過省旅居,因此法默早對社會不公認識不少。
在哈佛攻讀博士期間,他幾乎有一半時間長居海地,由一個社區為本的健康項目開始,後來慢慢建設一個服務逾15萬人的大型醫院。1986年海地的獨裁領袖流亡法國,城市貧民區的愛滋感染率飊升,促使法默翌年在波士頓成立PIH,以創新方法(包括提升女性識字率等)在海地展開感染病疾控工作。有關方案更被世衞應用在30個國家。
此文轉載自 中大社創 SoCUBE
文:Kary Wong@ORKTS